伦勃朗为谁定制了《夜巡》(冤屈的《夜巡》)

时间:2024-10-26 08:30:15


《夜巡》是阿姆斯物丹画家伦勃朗的名作,当时他是应16个保安射手之邀为其作画。于是《夜巡》就横空出世。


那一年,伦勃朗36岁,是公元1642年。可是《夜巡》一问世,就给伦勃朗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因为这幅画画的是接到报警后,队长带队准备出发,交待射手们要做好应对准备,于是各位射手神态各异,各有特色,当然,也是有明有暗,各有分工。这样,这16位射手不愿意了,他们认为画中的人物的不同,使他们没有公平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有明有暗的艺术使他们在画中表现有差异,于是就把伦勃朗告到了法庭,大众和那些艺术家以及评论者都对这幅画表现出了不屑。也许大众的审美有所欠佳,可是作为艺术家难道也看不出这幅画的至美吗?难道没有发现这将的世上难以超越的“夜巡”类画品吗?大众和艺术家们都表现出不满,甚至嘲笑应是当年最成功的画家?是不懂的美的欣赏,还是嫉妒,还是打击之意。


直到伦勃朗去世一百年后,人们才发现这幅画的美,才得知这是世是不可多得的珍世之宝。可是当初为什么射手怒骂,众人不屑甚至嘲笑,以至于伦勃朗像乞丐般离世。

凡高在世时,也没有被认,他的画也是被人所唾弃。

当被人不接受时,不被世人所不屑时,在世的伟大者,又是什么样的心态呢?


王小波在世时,推着自行车推销他的书,可是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他的作品,没有人认可他的魅力。他死了,人们才发现了他的美,才得知他的作品是佳品。


这种滞后,源于什么?还是因为什么?

蒲松龄在世时,饿的吃不上饭,自己的价值也没有被发现。一生的仕途不顺,无缘科考,直到他去世50年后,《聊斋志异》才开始刊印,才被世人所接受。


文艺作品被发现其美的滞后性是因为什么呢?

当年的伦勃朗不肯让步,不愿重新再作一幅16射手画。以至于生前不被人所认同,生活维艰,穷困而死。


蒲松龄先生也是如此,他把自己的精力和心血用在了《聊斋志异》这一本500多个故事的书里,可是生前穷困潦倒,郁郁而终。


文艺的美,为何被发现就这么难,也许是过于超前,与当时的社会所不容,或许是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作品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