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尼雅遗址

时间:2024-12-19 08:45:18



尼雅遗址 

驼铃悠悠,大漠孤烟,沙砾累累,繁华消失。古代尼雅遗址,如同凝固在波浪起伏的沙丘,将千年延续的历史定格。然而,许多颓废已久的的古代建筑,佛寺、佛塔、房屋、窑址、果园、池塘、墓葬、仍然在大漠深处以标本的形式,鲜活地展示着历史苍桑的全过程。

民丰县城标志 

尼雅遗址位于和田地区民丰县以北100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周围是大沙漠,古河道,风蚀地貌。南北长约22多公里,东西长约7公里,在2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上,散落着佛塔、寺院、宅院、城墙、窑址、涝坝、果园、畜圈、墓葬、房屋篱笆、房柱梁挂等众多古代遗迹。其中最明显的是一座位于遗址中心,现残高7米的佛塔,佛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份组成。1901年,斯坦英在发现尼雅遗址后,由于遗址紧靠尼雅河边的村庄,斯坦英就将此地命名为尼雅遗址。

尼雅畜圈遗址

人们是什么时候才知道尼雅的呢?据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撰写《汉书西域传》原文时说到:“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八。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北至都护所两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戒庐国四日行,行地厄峡,西通扜弥四百六十”。书中所说到的“精绝国”,就是现在的尼雅王国,也是史书记载的古“西域三十六国”其中的“精绝国”。

尼雅佛塔遗址 

“精绝国”当时是西汉时期,是古西域一个比较小的国家,位于尼雅河畔,水量充沛,林木茂盛,水草葱郁,一片绿洲。也是“丝绸之路”南道必经之地,虽然国家不大,但有官有民,有兵有将,俨然是一个机构完整的国家。盛兴时期,商贸云集,繁华富庶,人流不断,交易频繁,给这个地方注入了来自中亚、西亚、中原、西域、文化、经济往来的生命活力。可是,到了东汉时期,“精绝国”虽然地处重要位置,也是兵家常争之地,后来被强大的鄯善国(楼兰国)所彻底征服,这个西汉时期古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精绝国”,介于楼兰国和于阗国之间的小国只好归顺。公元60年,“精绝国”被正式纳入“西域都护府”管辖之后,继续承担着“丝绸之路”南道,南来北往的重要补给地点,一度呈现出繁荣的局面,直到东汉末年,由于尼雅河水量逐步減少,随着周围环境的恶劣,又有强悍的部落入侵,“精绝国”已不再适合居住和生存,当地居民不得不放弃繁衍生息的居住地,举国迁徒,而辉煌一时的“精绝国”,也已深深湮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深处滾滚的沙海之中,现己沦为废墟。

尼雅古河道小桥遗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这位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平叛西域匃奴近于几乎灭绝,开创世界最强大国家的皇帝,派遣张骞(西汉时期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出使西域后,张骞返回朝庭称,在西域南部大沙漠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国家人丁兴盛,殷实富裕,繁荣和谐的“精绝国”。说明当时张骞出使西域,来到这个国家后,“精绝国“还非常强盛,在《汉书-西域传》一书中也多有表述。

尼雅古河道遗址

公元645年(贞观19年),唐玄奘从天竺国(现印度国)取经后,在返回大唐途中,来到史书记载的“精绝国”,在《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二十二国原文这样写到:“媲摩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唐玄奘所说的“尼壤城”,就是古西域36国其中的“精绝国”,那时的”精绝国”已经不复存在,被历史的文明早已淹没在茫茫沙海之中,而无人知晓。

尼雅古窑遗址

据史料记载,“精绝国”大约于公元前二世纪建国,到公元四世纪末,至五世纪初消失。汉代时称“精绝国”,唐代初称“尼壤城”,清代时期称“尼雅城”,属于阗县管辖,1945年设廉洁镇,1949年复名为尼雅,1985设置尼雅镇,现属于民丰县管辖。

尼雅果园遗址

说到发现这个古老而文明的“精绝国”遗址,总绕不开一个叫斯坦英的人,他虽然是一个英国人,其身份却是国内外享有盛名杰出的考古学家,语言史学家,职业探险家,会熟练使用7国语言和文字。

1901年1月,斯坦英第一次考察新疆,4月在南疆的于阗从克里雅到达尼雅的一个巴扎集巿,滞留期间,得知一位磨坊主人藏有带字的几块本板,而当地人确无人识别。当斯坦英找到这个人,并拿出木板辨认后,有着精通多国语言文字和考古专业知识的斯坦英,一眼就认出木板上书写的是,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时期,公元4世纪中叶就消失的佉卢文文字,而这种文字居然出现在这里,这让斯坦英感到无比震惊。斯坦英立刻有高价买下了这几块带有佉卢文字的木板,并出重金找到当地老乡当向导,很快找到了沙漠深处的古城废墟遗址,就这样,一场空前的浩劫就开始了。

尼雅河 

斯坦英到了古城遗址后,被眼前的废墟惊呆了,他立即用专业角度和考古知识,指挥雇人进行疯狂的清理和挖掘16天,整理出佉卢文,汉简,铜镜,玻璃器具,木雕,丝织品,石器,木器,陶器,铜器,佛像以及精美壁画等等近600多件珍贵文物,装了十几箱子后,驮运到英国。其中在盗掘的26枚汉简中,发现一枚写着“汉精绝王承书从……”这十几个字,这表明神秘的古城遗址废墟,其实就是大名鼎鼎古西域36国其中的“精绝国”,也是斯坦英从汉简中发现“精绝国”确是存在的证据。

尼雅墓葬遗址 

斯坦英从1901年到1931年,先后四次进入尼雅遗址,并重新发现,绘图,记录尼雅遗址41处,盗走各类珍贵文物1千多件。面对一座尘封千年的古国废墟,斯坦英如获至宝,称这里就是沙漠深处的“东方庞贝”(东方指中国。庞贝,是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堡,突然毁于火山大爆发而消失,曾经出土过许多珍贵文物),而在进行疯狂的盗挖和收集各类珍贵文物,斯坦英在国外举办展览后,震惊了西方国家的史学界而名声鹊起。继斯坦英之后,美国著名地理学家享延顿,日本佛教遗迹探险家橘瑞超等等,也曾经来到尼雅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尼雅遗址的废墟,便成为了世界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的探秘盗掘的焦点。因尼雅遗址始终蕴藏着神秘而深奥的古代文明,由于强盗的大肆挖掘,尼雅遗址地面也因此遭到了最为严重的破坏。

尼雅遗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尼雅遗址被划为国内古代遗迹保护区。从50年代开始,完成初步调查,1988年至1997年,我国考古专家共先后进行9次大规模普查和重点发掘。这次的发掘持续时间最长,合作规划最大,投入人力最多,科研成果最丰富,涉及考古领域最广泛的大型考古专业研究。

尼雅遗址 

这是一次惊喜的发现,1995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的首个国际合作考古项目“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队”,成立,在准备十分充足的条件下,“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队”,对尼雅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发掘。有一天,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座半裸露在外的棺木,并开始了谨慎的清理和挖掘,发现这座墓葬是夫妻合葬墓,在仔细观察时,惊喜发现墓主二人,身着色彩艳丽的汉式服饰,绚丽多彩。其中男墓主右臂上缠绕着织锦,而织锦护膊上的文字非常清楚,专家们一眼就认出八个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体是流行于汉,晋时代介于篆隶之间的的字体,经测试织锦护臂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系带长21厘米,织锦图案有,虎,龙,仙鹤,孔雀,瑞兽,山,星等。织锦护臂虽短,制作却非常精致。方寸不大,文字内容却极其丰富。织锦五色,釆用宝蓝,草绿,绛红,明黄,白色,上下两组循环花纹而组成,这件织绵的护锦在当时就是一个护臂,是汉代军人打仗时引弓上箭绑在手臂上的护具。从这件织绵上可以看到,当时汉代时期织绵物的最高水平。男尸旁左侧,还放着弓,箭,刀,袋,鞘,锦帽,长袍,与同墓出土的还有锦片“讨南羌”,也为同一件织锦,而在汉代时东方指:中原王朝,五星指:太白星,辰星,岁星,荧惑星,填星,即现在的金星,木星,水星,土星,火星。有五星同时出现在中国,大有讨伐南羌(西域南部的一个部落)必胜之意。这件织锦无疑是中原王朝政府赏赐给“精绝国”国王的重要赏品。

五星利出东方利

五星聚合于东方,或者说五星出于东方,是过去古代的科学家研究后,运用于“占星术”而大致计算出来的,其结果是五星聚合要千年才出现一次。据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赵充国传》记载,五星聚合在我国汉元年(公元前207年)10月曾出现过,此时正是刘邦(西汉开国皇帝,汉太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那时汉朝刚建立不久。而美国著名汉学家,天文学考古学家班大为潜心研究20多年后得出结论,他认为王星聚合时间应该在2040年9月,即将在中国再次出现五星聚合的现象,到那时中国将在世界成为最为强大繁荣辉煌的时期,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震撼的事情。 尼雅遗址,先后还出土了“王候合婚千秋万岁宜子”,“延年益寿长葆子孙”,世毋极锦宜二亲子孙”,“登高明望四海贵福寿为国庆”等锦被,锦袍,丝织头巾等等。这些历经千年不褪色的织锦,个个色彩斑斓,精美绝伦,保存之佳,实属罕见。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膊的出土,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并首批作为我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考古最伟大的发现,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

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规模宏大气势,珍贵文物众多。先后出土的纺织品则代表了当时很高的手工艺水平,出土的文书和木简是研究西域历史文化珍贵的文字资料。毛织品,丝织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反映中原,西域,西方大量的历史信息,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众多文物令人惊叹。这奇幻的历史,不仅真实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生活现状,而且对于研究古代东西方文化交融,而产生的“丝绸之路”兴盛时期如此繁荣的文明古国,从兴衰到消失,是一次重大的发现和轰动。封尘的尼雅遗址之迷终于逐步走向人类的视线,也让这里大放异彩,1996年,国务院公布尼雅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古国,现在静静地座落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漠深处。河流改道,风沙侵蚀,战争掠夺,国破家亡,终于切断了古文明的延续。在经历了2千多年的蹉跎岁月后,大部分遗址还保存较好,依稀可见。一位资深研究专家这样评价:“原因很简单,尼雅遗址有比楼兰遗址更为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险的路程,人迹罕至,渺无人烟”。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