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是什么意思在古代(古代皇帝都称朕吗)

时间:2024-11-18 09:15:23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古装剧,皇帝出场说话肯定要“朕长朕短”。“朕”是古代皇帝的专属名词,那么皇帝一开口说话都会称朕吗?

古代自称的词有哪些

在古代,自称的词有很多,比如“我”、“吾”、“予”、“余”等。虽然都表示自称,但他们的意思不尽相同。

其中“予”是“余”的假借,意思是相通的,暗含自谦。比如皇帝常自谦的说“予末小子”。

“吾”表示自己,“我”也表示自己,但“我”包含的范围更广,指向性较强。

比如《资治通鉴》里,李世民对萧禹说:“吾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

这里的“我”表示“我们”,跟突厥相对。“吾”表示李世民自己。

古文里的“我”表示所有从属于“吾”的人和物。

不只是皇帝可以称朕

清宫剧里的皇后和太后张口就说“哀家”,但实际上,在正式的场合中,皇后和太后也可以称“朕”。

比如在汉惠帝死后,吕太后下诏:“高皇帝匡饬天下……朕思念至于久远而功名不著……”

皇帝都自称朕吗

其实,皇帝自称可以用“我”、“吾”、“予”、“朕”等,不拘泥一个词。但在什么情况下,皇帝自称“朕”?

“朕”是相对于群臣和百姓说的,把皇帝和大家分开。所以,在办公事的背景下,以皇帝身份对臣子、百姓说话时候,皇帝一般称朕。

比如汉光武帝在建武五年五月下诏:“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

在这个诏书中,刘秀是以皇帝身份对群臣说话,所以用“朕”。

不仅仅是在诏书中,平常跟大臣开会、闲谈、宴会,只要是在办公的背景下,都称“朕”。

但如果不是在办公背景下,君臣在一起闲谈,那就不用称朕。比如《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发怒:“我使人不得,何以为政!”

这应该是在非公事背景见面说话时候用的自称之词。

《后汉书》记载光武帝荣归故里,跟老家的亲戚朋友宴会,这不是在办公场合,所以光武帝笑说:“吾理天下,亦以柔道行之!”

这有点像现在的公司企业,老爸当董事长,儿子当某部门经理,在公司,儿子要叫老爸为董事长;出去调研、应酬,虽然不在公司了,但儿子还得叫老爸董事长。

但如果回到家,儿子就可以叫爸爸了。

有些情况下,皇帝不能称朕

一般诏书,皇帝都会称朕,但在几种情况下,不能称朕。

比如,所写的诏书,是针对神灵的,那么皇帝不能称朕,得称吾或者我、予。这表示,神灵地位在皇帝之上。

比如建武六年冬十月,出现日食,刘秀下诏自责:“吾德薄不明,寇贼为害……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这诏书是以向神灵检讨反省的语气写的,所以不能用朕,而用吾。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皇帝的祖庙被烧,皇帝此时也会下诏自责。他是以向祖宗检讨的语气来写的,所以也不能称朕,而称吾、我、予,表示对祖宗的崇拜尊敬。

如果不明白这些称谓的使用环境,胡乱使用,就有可能闹笑话。

比如,皇帝和妃子在寝宫床上亲亲我我,还自称朕,那就十分好笑。

试想一下,你是某公司总裁,回到家抱老婆,老婆不乐意,你说:“老婆,让本总裁亲一口嘛!”

听起来是不是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