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洋 楼 区
公元1747——1760年间,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王致诚等主持设计监造的,我国皇家宫苑中第一个大规模仿建的西洋建筑群和园林喷泉。它位于长春园本部以北,南北狭窄,东西延伸,自成一区。由西至东依次布置了谐奇趣、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宴堂、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线法山、方河、线法墙布景等建筑和园景。
公元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西洋楼全部工程前后共计13年完成。这一年,恰逢乾隆60岁寿辰。此时的清王朝进入“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政局稳定,民族团结,国库充盈,百业兴旺,文化发达。
西洋楼,所谓的“中国的凡尔塞宫”,中国式的河道、园路、大屋顶、琉璃砖瓦、石雕花饰与西方的几何轴线、柱式、喷泉等自然结合,可以看作是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是,好大喜功和刚愎自用的乾隆不去也不能明白,在巴洛克式建筑里所展现的数学领域的精确度,以及机械化的重要性;自信强势、志得意满的乾隆更是无法得知,具有分析性的几何学正在发动工业化,最终让欧洲的军队得以有条件侵略中国,并把圆明园夷为废墟,连他们的“文化交流”的产物也不放过。西洋楼充其量是皇帝用来休闲娱乐的场所和收藏来自欧洲的艺术珍宝的百宝箱而已。
一个世纪后的1860年,圆明园劫毁。因西洋楼多以砖石筑成,劫后残留较多;纪念碑式的残石断柱,成为了圆明园的一种象征,世人疑为这是圆明园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作。其实,西洋楼占地仅8公顷,仅是长春园之一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