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一次次落败,使得无数球迷都不禁调侃,唯有高俅才能拯救中国足球了。一个宋代的太尉,为何成为了国足落败后的谈资呢?这跟高俅的高超的球技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现代足球起源于自英国,但是最早的足球却是在中国,那时候被称之为蹴鞠。
蹴鞠到了宋朝时期,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市民文化。一方面在宋朝宫廷风靡,另一方面也成为民间一种运动风尚,宋代很多历史文本中都记载有"球终日不坠"的盛况,由此可知蹴鞠在宋代的受欢迎程度。
关于蹴鞠的受欢迎程度,从《宋史·礼记》当中便不难看出。根据《宋史·礼记》记载,宋朝统治者极为喜爱与注重蹴鞠活动。以致于皇帝本人都亲自让专业人士制定蹴鞠运动规则,而且还鼓励宫廷上下积极参与。在这种氛围的营造之下,朝堂上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宫廷女子、甚至是外国使臣都热衷于此。宋徽宗所著的《二家宫词》就对宋朝宫女蹴鞠场面进行了如此描述:"攀鞍控马事打毡,束带花袍竞风流。盈盈巧学男儿拜,先赢惟喜第一筹"。可见当时蹴鞠在宫廷的火热程度。
皇帝对于蹴鞠的喜爱及推广,让市民阶层也对蹴鞠乐此不疲。同时也使得蹴鞠成为了很多人升官与步入仕途的重要路径。
根据《事实类苑》记载,当时有个读书人柳三复喜爱蹴鞠,而丁晋公同样喜爱蹴鞠,柳三复最初仅仅是一进士,多次想要拜见丁晋公却遭遇闭门羹,当得知晋公于后园练习蹴鞠时,柳三复就在园外等候,球偶然踢出园外,此时柳三复会即刻"挟取"。晋公得知此人为柳三复,而早先对此人也有所耳闻,于是将其召入。第一次拜见晋公,柳三复带着球,拜三拜后,将怀中所著诗集取出并呈上,再拜,每次拜柳三复都会把球玩出新花样,由此晋公看得目瞪口呆,最后晋公将柳三复留为门客。
像柳三复这样依靠蹴鞠而升官的人还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宋徽宗时期的太尉高俅。
在小说《水浒传》里面,关于高俅的描述,有这么一段记载:某日高俅见若干小黄门争先恐后簇拥端王参与蹴鞠活动,由于地位低贱而无法上前冲撞,遂置于众人后面小心伺候。可能是高俅时来运转,在弹起气毡后,端王未接住,而向高俅身边滚去,高俅因为对蹴鞠极为擅长,所以破胆通过一个技巧将气毡踢还端王。见状后,端王便对高俅言:"此处为蹴鞠的天下圆,也称齐云社,可否一同踢?"紧接着高俅刚踢几脚,就深受端王喜爱与赞赏,最后端王记住了这个球技了得的少年。几个月后宋哲宗去世,由于无子嗣。群臣商议让端王继承大统,当上皇帝的端王(即宋徽宗)想起了当初那个球技了得的少年高俅,对其极为赏识,不久之后便破格起用,对其加官进爵。
事实上正史当中,高俅的人生转载也确实是因为蹴鞠而发生改变的。最初高俅不过是苏轼的一个小小书童,一开始苏轼先是将高俅举荐到外祖父那里,想为高俅谋得一官半职。奈何其外祖父不肯接受吊儿郎当的高俅,所以后来苏轼又将高俅举荐到小王都太尉王铣那里。
在王铣那里,高俅迎来了人生的转折。根据《宋稗类钞》记载:元符末年,晋卿(即王铣)承旨于枢密都时,裕陵至其府,和晋卿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殿庐侍班在当时结识端王,那日端王言,出门急,忘带梳子,可否借一把对吾之鬓发加以梳理?晋卿将梳子从腰间取出。看到梳子,端王赞赏道:"梳子甚是可爱、新颖。"于是晋卿答到:"吾有两把,还有一把从未使用,稍时遣人送至您府上去。"于是当天晋卿派高俅至端王府送梳子,赶到端王府时,端王正在院内蹴鞠,等待接见过程中,高俅四处张望,遂端王喊高俅过来对蹴,极为欣赏高俅的蹴鞠技术,且极为惊喜:"命人告知都尉,对其所送梳子表示感谢,同时也告知其吾留下其送梳子之人"。
当然了高超的球技不过是高俅入主官场的敲门砖,真正让高俅步步高升的还是他对为官之道的精通,以及在恃宠弄权方面的煞费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