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十六甫大街,对于老广来说,绝对是广州最有故事的一条老街。民国时期,西关一带是新兴富豪的聚居地,十六甫大街遍布各式各样的豪宅。
1927年,当时的风云人物、著名港澳实业家、曾经的澳门“二代赌王”傅老榕,就在这里购置房产,建起了豪宅。与之为邻的是香港著名的填词人黄霑的父亲,傅老榕与黄霑之父是故交,所以也搬来这里。
如今走在十六甫不到一百多米长的麻石路上,小巷两旁的民房多数是高至两三层的老楼。行至东四巷,一座“老态龙钟”的庞大废弃建筑赫然出现在作者眼中。
它就是闻名十六甫东四巷16号的傅老榕故居。虽然早已破败不堪,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稀还能看得出当年残存的“风采”。
据一位老街坊介绍:傅老榕故居又称“奇花别墅”,是一座有正间、书偏、青云巷、花园、喷水池的中西合璧式的巨型三层别墅。
主体大楼是水磨麻石底座和青砖外墙,雕梁画栋,气势非凡。连楼梯的扶手都是上等坤甸做成,光花园就有二百多平方,整栋大宅建筑面积两千平方米,是非常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建筑。
如今的傅老榕故居,在经历了轮番遭窃以及岁月的摧残,已破败不堪。大宅被脚手架重重包围,趟栊门也被水泥墙堵上。
作者只能从已经破旧不堪的窗户窥探、拍摄里面的世界,窗户上的雕花玻璃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铁网和砖块填补,部分墙砖因被盗挖,墙体出现了缺损以及裂痕。
内部更是杂草丛生,横梁和屋顶都垮塌了。一株株榕树在此生根发芽,肆意的生长,正应验了它昔日的主人名字——老榕!
屋外显眼的“危险房屋”标志,警示着路过的人们。然而,屹立着长约30米的青砖外墙、合围的宽大主体,仍在述说着当年的盛景。
据附近街坊介绍,这栋故居在当年可是闻名西关的大屋:房屋主体结构采用上等的麻石加青砖,麻石采自番禺莲花山古采石场,青砖则是采用出自名家打磨的水磨青砖,而玻璃都是进口货,清一色的由早已失传的“蚀刻技法”制成的雕花玻璃……
解放后,傅老榕放弃了这座豪宅。之后几经变迁,这里一度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员工宿舍。整栋大宅建筑面积两千平方米,住了11户人,还显得很宽敞。
20世纪90年代,这栋楼被确定为文物后,中国人民银行员工从这里迁出,建筑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因长年无人居住,也无人修缮和管理,这栋曾经气派一时的澳门前“赌王”故居,曾多次被盗,逐渐衰败,变成今天的样子。
如今的“赌王”故居更是横梁倒塌,植物蔓生,甚至变成了垃圾桶堆放的地方,遥想当年的辉煌,着实让人顿感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