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的乌龙江中,有一座寺庙,名叫金山寺,为近代福州标志性景观之一。千百年来,水绕寺转,寺随江浮,虽遭无数次洪水冲击,每每都能化凶险为吉祥,总是安然无恙,很是神奇。
提到金山寺,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里最为精彩的情节之一——水漫金山寺。福州这个金山寺是不是《白蛇传》里说的那个金山寺呢?答案是否定的,它并不是《白蛇传》里说的那个金山寺。
据资料记载,金山寺先有石塔,俗称金山塔,为五代时期建造。百多年后,于宋代绍兴年间在塔的周围修建殿堂、左右厢房,才形成寺庙。又有《洪塘志》这么记载:“金山江心矗起,形象印浮水面,似江南镇江,故曰小金山。有塔七级,故曰金山塔寺。”也就是说,因为与江苏镇江的金山寺很相似,也取名小金山寺。远眺塔寺,会发现整个金山寺犹如一方带柄的金印,所以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眼中,都把金山寺邪雅称为“浮塘金印”。其实,“金山塔寺”才是寺庙真正的原名。
金山寺寺院规模不大。整个寺院就分布在由白梨石砌成,高约7米的一座七层八级的实心塔一周。塔前有天后宫,供奉着妈祖娘娘;塔后有大慈楼,供奉着代表光明与寿命的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给人智慧之光的大势至菩萨等西方三圣,殿内还分奉着地藏王菩萨、目犍连尊者和韦陀菩萨。在大慈楼左右各有一间厢房,左名“怡怡斋”,现在这里供奉的是伽蓝菩萨,也称“伽蓝殿”;右名“借借室”,供奉着历代各大祖师与当家人的牌位,也称“祖师殿”。如果只是一般性的游览,不去探究历史人文,一小否的功夫就能逛完全寺。
从其布局可以看出,金山寺是一个多教合一的寺院。妈祖、西方三圣、伽蓝菩萨、三一教主毗邻和谐而处,各自香火鼎盛。林龙江祖师最早以前是读儒家教育;后面去修道参观;最后研修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法门,慈悲度化一切众生;把世间相应的儒、释、道的弟子引渡门下同证菩提、共成佛道。林龙江祖师曾于此著书立说,宣扬三教合一思想。为了缅怀三一教主的善举,洪塘把三一教主创建的“逢甲普渡”一直延续至今。
金山寺历史人文深厚。金山寺的匾额和楹联都出自名人之手。有理学家朱熹在金山寺讲学时留下的珍贵墨宝“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有1935年时任民国主席的林森游金山寺时所书“是最胜处”四个字、有著名书画艺术家刘海粟先生88岁高龄时为金山寺所书“大慈楼”三个金字、有全国第一任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金山寺”金字牌匾……从金山寺码头广场浮雕长廊的十一幅彩色巨型故事画面中也会发现,如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明代按察使、礼部尚书、诗人、闽剧儒林班始祖,石仓园主人曹学佺,明代万历年间的科举状元、礼部尚书、三朝谏官翁正春等与金山寺都有着不解之缘。
金山寺寺院虽然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却小巧玲珑,独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