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不仅关系到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也关系到中国城市化道路上探索统筹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发展新路径的进程。
一、雄安新区的战略地位与功能定位
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南部中心位置,介于北京与天津之间,背靠雄县安新县。区位条件极为优越,高铁半小时可达北京,一小时至天津,两小时抵达石家庄。2017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宜业宜居示范区三大功能区。雄安新区的规划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核心功能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按照200万人的目标人口规划建设。
雄安新区旨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发挥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河北及周边地区加快转型发展。雄安新区的设立,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将带动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互动,对于优化我国经济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雄安可升级为副省级市,有利于扩大政策支持力度
雄安新区规划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到2035年目标人口规模达到200万。按照目前的区划设置,雄安只是一个跨地级市的新区管理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雄安的发展潜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充分发挥。建议将雄安新区从县级行政区升级为地级市管辖,设立雄安市,并授予副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这有利于雄安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自主决策空间,加快转型发展。
副省级城市拥有自主设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投资项目审批等重要政策权限。雄安作为副省级城市,可按照超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更有利于吸引京津及周边地区高端要素集聚,促进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布局。这对雄安打造成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有重大意义。
此外,雄安市还可在行政区划上与省会石家庄市平级导向。这可加强雄安市在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抢占发展先机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预期,以雄安市为“龙头”,通过与石家庄省会的有效协作,必将推动河北乃至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
三、雄安市可打造京津冀区域级中心城市
当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北京作为国家级核心城市,天津作为国家级副中心城市,二者职能均较为鲜明。而河北地区则明显受限于创新要素和优质公共资源相对短缺的局限性。此间存在一定发展不平衡性。
而未来打造成副省级的雄安市,则可在京津冀一体化大格局中担当起“第三极”的重任。形成京津雄三足鼎立的区域核心引擎。这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雄安市规格上与天津市平级,功能上可承接更多非首都科技创新要素,形成科教研基地。同时发挥自身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打造成京津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人口规模上,雄安可达到300万人,与天津形成明确分工:天津侧重国际化大都市,雄安侧重自主创新和高端产业。这样一来,京津冀的省会城市体系将更加完整:北京为国家级核心,天津为国家级副中心,雄安与石家庄并驾齐驱构成区域双核。这必将强力带动河北乃至中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崛起!
四、雄安打造中国式超级城市的典范
2017年以来几年时间里,雄安新区从世人的关注焦点一跃成为国家重点开发的战略新区。但其转型升级进程还远未完成,发展所需空间和韧性也较大。仅仅作为新区管理体制恐怕不足以支撑雄安长期发展。
雄安要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级城市典范,必须在城市规划理念和管理体制上实现重大突破。将雄安从新区提升为副省级城市,首先能打破行政等级壁垒的束缚,实现更大规模的统筹布局。其次也可加快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要素集聚,打造雄安成为世界级科技城。最后,这也有利于最终实现雄安、石家庄双城互动,共同催生出中国中原地区的区域性“双子星”。
可以说,雄安实现从新区到副省级城市的飞跃,是中国探索大都市区治理和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实践。它也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积极影响!总之,雄安打造成副省级城市,将极大增强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这既是雄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级城市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